甘肅經濟日報嘉峪關訊(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李春燕 通訊員 楊亮)近年來,嘉峪關市緊扣打造長城文化重要標志地、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目標,全力推動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通過多維度筑牢文物安全屏障,為打造全國長城保護典范、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文化動力。
堅持保護優先。嘉峪關市始終秉持“保護第一、合理利用、最小干預”的原則,在保護中推動發展,在發展中落實保護。通過搭建政策、理論、文化、人才、項目等多領域資源庫,穩步推進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五大工程”,著力構建具有嘉峪關特色的長城文化標識體系,為長城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筑牢根基。
強化規劃引領。嘉峪關市加快推進《嘉峪關明長城文物保護規劃(2023—2040)》的修編工作,將長城保護規劃作為首要任務,確保長城保護傳承利用工作有序開展。以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為指導,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嘉峪關長城保護法規,夯實長城保護的法治基礎。同時,進一步健全多方協同參與機制,壓實工作責任。積極組織學習、宣傳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及實施條例,面向干部群眾開展普法宣傳,引導社會各界自覺履行文物保護義務。
提升維護效能。嘉峪關市著力打造專業的土遺址保護隊伍。計劃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培育一支在甘肅乃至西北五省區土質長城保護研究領域的領軍隊伍。同時,完善科學高效的巡邏機制,搭建監測平臺,設立長城土遺址保護綜合實驗室,建立項目庫。依托敦煌研究院和天津大學在嘉峪關設立的長城工作站,開展長城預防性保護和研究性保護工作,實現對嘉峪關長城遺產的全域、全時、全覆蓋保護。
借助科技賦能。針對嘉峪關市文物資源體量大、分布廣、環境復雜、病害嚴重等特點,該市利用無人機、AI人工智能、三維建模、結構監測等現代化技術手段,為文物保護賦能。通過實時監控長城本體及周邊環境的變化,實現對長城本體的精準、高效保護,顯著提升長城保護的整體水平。
版權聲明
1.本文為甘肅經濟日報原創作品。
2.所有原創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甘肅經濟日報對外版權工作統一由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甘肅云數字媒體版權保護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受理對接。如需繼續使用上述相關內容,請致電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聯系電話:0931-8159799。
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