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的壯闊畫卷中,蔬菜產業是一抹亮眼的色彩。平涼市依照深化“三抓三促”行動要求,立足本地實際,精準施策,聚力推動蔬菜產業全鏈式發展,奏響了產業興旺、農民增收的新樂章。
走進崆峒區涇河川萬畝現代農業產業園,一座座現代化日光溫室大棚整齊排列,宛如白色的海洋。溫室內,辣椒、乳瓜等各類蔬菜長勢喜人,菜農們正忙著采摘、搬運。這里,是平涼市推進產業園區化發展的生動縮影。
蔬菜產業園。
按照“兩帶七片”產業布局,“一縣一特色、一園一品種”的理念落地生根,平涼市引導蔬菜產業向現代農業園區聚集,不斷提升集約化程度。截至5月底,平涼市已建成設施蔬菜產業園區(基地)16個、百畝以上高原夏菜基地36個。

千畝高原夏菜種植基地大蔥長勢良好。
采訪中,平涼市蔬菜產業開發辦公室負責人徐小龍感慨道:“以前分散種植,不僅效率低,抵御風險能力也弱。現在園區化發展,土地、技術、人力等資源都整合起來了,種植規模擴大,產量和收益都大幅提升。”數據是最好的證明,平涼市已種植蔬菜32.55萬畝,蔬菜產量15.7萬噸,全產業鏈產值7.94億元,園區化布局為蔬菜產業發展筑牢了堅實基礎。
在涇河川萬畝現代農業產業園,崆峒區蔬菜產業服務站站長陳銀偉正在向農戶介紹新引進的蔬菜品種特性和種植要點。為實現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崆峒區累計引進推廣新優品種204個,秸稈生物反應堆等17項綠色生產技術也得到廣泛應用。
“以前種蔬菜,就是憑經驗,現在有了新技術,產量提高了,蔬菜品質也好,不愁賣不上好價錢。”崆峒區白水鎮打虎村的魏立旺今年58歲,種了一輩子菜。他家今年種了22棚辣椒,當下菜價高,產量也高,說起種辣椒,他的臉上洋溢著喜悅。
為保障蔬菜質量安全,平涼市推行生產過程和投入品全程跟蹤監管,全市蔬菜抽檢合格率達到99.93%。截至目前,平涼市認證番茄、黃瓜、辣椒等蔬菜類綠色食品基地45個,成功登記“崇信芹菜”“崆峒山藥”等2個地理標志產品,蔬菜產品市場知名度和競爭力顯著提升。

已采摘的辣椒等待銷售。
不僅如此,平涼市通過引進建辦8家蔬菜加工企業,蔬菜加工能力達到8萬噸;通過改擴建14個綜合交易市場、新建17座保鮮庫及制冰車間,完善了產業流通環節。同時,農超對接、訂單生產、電子商務等銷售體系的持續推進,讓蔬菜銷售渠道不斷拓寬。平涼深農農場千畝高原夏菜種植基地負責人唐坤謙說:“全產業鏈的打造,讓企業有了更穩定的原料供應與市場支持,也提高了產品附加值,發展更有底氣了。”
經營主體是產業發展的關鍵力量。平涼市農業農村局制定出臺蔬菜產業扶持政策,成功引進壽光永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寧夏福壽康寧大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培育鏈主企業41家。在涇河川現代農業產業園智慧農業科技示范園,企業技術人員正在指導合作社的菜農進行標準化種植,這種“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村集體+基地+農戶”的聯農帶農益農聯結機制成效顯著。
“從園區化布局到技術集成應用,從全鏈增效到經營主體培育,全市在蔬菜產業全鏈式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平涼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陳彥壁表示,將來,隨著各項舉措的持續推進和完善,蔬菜產業必將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大力量,讓更多群眾共享產業發展的豐碩成果。
版權聲明
1.本文為甘肅經濟日報原創作品。
2.所有原創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甘肅經濟日報對外版權工作統一由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甘肅云數字媒體版權保護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受理對接。如需繼續使用上述相關內容,請致電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聯系電話:0931-8159799。
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