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克云
當七月的驕陽毫無保留地將熾熱光芒傾灑在隴東這片廣袤無垠的黃土地上時,伏天便伴隨著滾滾熱浪,如期而至。剎那間,整個隴東大地仿佛被放進了巨大的蒸籠,空氣里彌漫著令人窒息的燥熱,每一絲風都裹挾著滾燙的溫度,肆意地侵襲著這片土地。平日里在枝頭高昂鳴叫的蟬兒,此刻也沒了精神,倦怠地趴在樹梢,有氣無力地哼唧著,似乎也在抱怨這難耐的暑氣。遠處的山巒在熱浪的蒸騰下若隱若現,好似一幅被暈染開的寫意水墨畫,虛幻而又縹緲;田間地頭不斷升騰的暑氣,宛如一層輕紗,為這片大地增添了幾分朦朧與神秘,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滿生機又略顯燥熱的伏天畫卷。
在這片以農耕為命脈的古老土地上,世世代代的隴東人在漫長歲月里與伏天朝夕相伴,他們將生活的智慧、生產的經驗以及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全都融入了一句句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的俚俗諺語之中。這些諺語,口口相傳,代代延續,就像夜空中閃爍的璀璨星辰,閃耀著民間智慧的耀眼光芒,早已成為隴東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深深烙印在他們的靈魂深處。
農諺,堪稱隴東人農耕勞作的“指南針”,精準地指引著他們在土地上辛勤耕耘。“頭伏耕地一碗油;中伏耕地半碗油;三伏耕地白掙牛”,短短二十幾個字,卻簡潔明了地道出了翻耕土地的最佳時機。當第一縷伏天的陽光溫柔地灑在休閑麥地上,勤勞樸實的隴東農民便毫不猶豫地扛起鋤頭,驅趕著耕牛,邁著堅定有力的步伐走進田間地頭,開始了辛勤的勞作。他們心里清楚,此時深翻土地,就如同為大地打開了無數張渴望的嘴巴,能夠充分吸收雨水與養分,為來年的豐收奠定堅實的基礎,就像為未來播下了希望的種子。“頭伏蘿卜,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這句朗朗上口、易于記憶的諺語,是隴東人世代傳承的種植寶典,承載著先輩們的智慧與心血。隨著伏天的悄然推進,不同的時令對應著不同的作物,農民們依據這一規律,有條不紊地播下希望的種子,滿心期待著秋收時節的碩果累累,憧憬著收獲的喜悅與滿足。“人在屋里熱得躁,糜在地里哈哈笑”,這句諺語以極其生動的筆觸,描繪出伏天里人與作物截然不同的狀態。
盡管高溫讓人們酷熱難耐,汗水濕透了衣衫,內心煩躁不安,但卻為糜子等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條件,它們在陽光的照耀下茁壯成長,身姿挺拔,仿佛在歡快地舞蹈,預示著豐收的美好前景。“伏天大雨下滿塘,玉米、高粱啪啪響。伏天大雨下過頭,秋季莊稼要減收”,則深刻而精準地揭示了伏天降水與莊稼生長之間微妙而復雜的關系。此時的隴東農民,每天都在翹首以盼,期望雨水能夠滋潤干涸的土地,為莊稼帶來生機與活力;但同時,他們又時刻保持警惕,密切關注著天氣變化,擔心洪澇災害的突然降臨,在與自然的不懈博弈中,展現出堅韌不拔的毅力與無窮無盡的智慧,如同勇敢的戰士,在大自然的戰場上奮力拼搏。
除了這些指導農事的諺語,隴東伏天還流傳著別具一格、充滿詩意的《夏九九歌》。“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從一開始扇子不離手的燥熱難耐,到后來尋覓被單的絲絲微涼,再到最后準備過冬的忙碌景象,《夏九九歌》用充滿詩意的語言,細膩入微地描繪出伏天里氣溫的微妙變化與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宛如一部生動的生活紀錄片。隴東人自夏至起開始數夏九,這一古老傳統與冬九九遙相呼應,是他們對自然規律的深刻洞察與獨特認知,體現了他們對大自然的敬畏與尊重。在物資匱乏的古代,數九不僅僅是對時間的簡單計量,更是人們在漫長寒暑交替中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冬日里,他們數著冬九,盼望著春天的溫暖與生機,期待著冰雪消融、萬物復蘇;夏日里,他們數著夏九,期待著秋天的涼爽與豐收,渴望著在金黃的麥浪中收獲辛勤勞作的成果。每一個數字的更迭,都承載著隴東人對歲月流轉的深刻感悟與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如同歲月長河中的串串珍珠,閃耀著希望的光芒。
伏天的隴東,不僅蘊含著豐富的生產生活智慧,更傳承著勵志奮進的精神力量。“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句擲地有聲、鏗鏘有力的話語,如同一座明亮的燈塔,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隴東人在嚴寒酷暑中不斷磨礪意志,錘煉品格,挑戰自我。無論是在冰天雪地、寒風刺骨的三九,還是在酷熱難耐、驕陽似火的三伏,都能看到隴東人堅持奮斗的身影,他們用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詮釋著“學貴有恒”的深刻真諦,展現出不屈不撓的精神風貌,成為這片土地上最動人的風景。
飲食文化在隴東伏天也別具一番風情,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里頭咥雞蛋”,這句簡單質樸的俗語,生動形象地展現了隴東人的飲食習俗。以面食為主食的隴東人,在伏天食欲不振、胃口欠佳之際,巧妙地選擇餃子、面條等開胃美食,既能滿足味蕾的需求,又能為身體補充能量。餃子,形狀圓潤,寓意著團圓與富足,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吃餃子,歡聲笑語,其樂融融;面條,細長綿長,象征著生活的綿長與順利,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祝愿;雞蛋,富含營養,是補充體力的佳品,為人們在炎熱的伏天提供充足的能量支持。這些美食,不僅是滿足口腹之欲的食物,更是承載著人們對健康與幸福的美好祈愿,是情感與文化的寄托。與此同時,隴東人還深諳養生之道,“大汗冷水激,渾身痱子起”,這句直白易懂的俗語,以簡單明了的方式提醒著人們在伏天高溫下,要注意避免用冷水猛激,以免引發身體不適,損害健康。這種對生活細節的細致關注與深刻總結,充分體現了隴東人對健康生活的追求與智慧,展現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與敬畏之心。
隴東的伏天,是一幅自然與人文相互交織、相得益彰的絢麗畫卷。那些流傳千年的俚俗諺語、朗朗上口的九九歌謠、勵志奮進的精神傳承以及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共同構成了隴東伏天獨一無二的獨特魅力,宛如一首雄渾壯麗的交響曲,奏響了黃土地上的生命贊歌。它們不僅是隴東人智慧的結晶,更是這片黃土地上永恒的文化印記,在歲月的長河中歷經風雨,熠熠生輝,代代相傳,成為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文化紐帶,見證著隴東大地的滄桑變遷與歷史傳承。
版權聲明
1.本文為甘肅經濟日報原創作品。
2.所有原創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甘肅經濟日報對外版權工作統一由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甘肅云數字媒體版權保護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受理對接。如需繼續使用上述相關內容,請致電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聯系電話:0931-8159799。
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