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陳功章 通訊員 王芳芳
8月14日清晨,蘭州石化公司油品調合中心161裝車棧橋上,裝油四班班長熟練地調節閥門和流量控制器,及時讀取儀表盤上的數據。棧橋下,滿載著航空煤油的槽車迎著晨暉駛離廠區,將“綠色能源”送往全國各地。
每一滴油品,都承載著綠色的使命,蘊含著綠色密碼。
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從蘭州石化公司輸送出去的各種油品,每一滴都如同城市的“綠色血液”,在為千萬車輛提供源源不斷動力的同時,默默踐行著生態環境改善“守護者”的忠誠責任。

油品升級:清潔之路的堅實基石
走進蘭州石化公司生產調度中心,電子大屏上閃爍的一組組數據,見證了這個企業在油品升級道路上的不懈努力。
蘭州石化公司生產運行部部長趙東波告訴記者:“油品質量升級與結構優化,是實現清潔生產的核心。”近年來,蘭州石化投入大量資源,先后完成了180萬噸/年催化汽油加氫、300萬噸/年柴油加氫、90萬噸/年柴油加氫裂化等一系列關鍵裝置的技術改造項目。
每一次升級,都是對油品中硫等有害物質的精準“圍剿”。在柴油加氫裝置區,裝置負責人徐海濤介紹,通過裝置升級改造,汽柴油產品實現了從國Ⅲ到國Ⅳ、國Ⅴ,再到國Ⅵ標準的“三級跳”。
不僅如此,蘭州石化公司在高標號汽油、航空汽油和航空煤油等清潔油品生產方面也持續發力,提升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更彰顯了央企對環保責任的有力擔當。
蘭州石化公司把清潔生產理念貫穿生產運營全過程,推行“321”清潔生產,涵蓋固廢減量、廢氣減排、廢水減污三大任務,實現了依法合規、環境友好的目標。
質量健康安全環保部相關負責人高青軍表示,蘭州石化公司持續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已有12個二級單位、68套生產裝置通過了地方政府和生態環境管理部門的評估驗收,累計實施清潔生產方案300余項。
裝置改造:低碳跨越的核心引擎
要揭開蘭州石化公司綠色轉型的神秘面紗,300萬噸/年重油催化裂化(FCC)裝置的MIP(II期)改造是關鍵的一環。走進現代化的控制室,技術人員全神貫注地盯著屏幕上的各項參數,仿佛在操控一場精密的戰役。
煉油二部副主任劉彬介紹,這套裝置既是公司的“功勛裝置”,也是“耗能大戶”和“潛力股”。2019年,裝置進行了MIP技術改造(I期),但由于分餾吸收穩定部分改造工作量大、設備采購周期長,未能充分發揮MIP技術的優勢。2023年,公司本著節約投資、效益最大化的原則,在不更換主體設備的前提下,對后部產品分離系統進行了最大限度地擴能改造。
“2023年8月,MIP(II期)改造后一次開車成功,效果令人驚喜!”劉彬自豪地說。改造后,液態烴收率上升1.19%,催化丙烯產率上升0.55%,總液收上升0.35%,干氣純度提升0.08%,汽油辛烷值顯著上升0.67個單位。同時,干氣、焦炭等副產品產率降低,裝置綜合能耗降低1.63千克標油/噸。
“黑色”減量:源頭治理的智慧之策
在催化裂化過程中,催化油漿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它作為煉油生產系統主要的“黑色產品”之一,不能直接用于汽柴油生產,市場需求低,且含有大量稠環芳烴組分,對環境存在潛在風險。
“隨著加工原油的重質化、劣質化趨勢,催化油漿的生成量有增加的風險,這對裝置操作和產品質量都是挑戰。”劉彬坦言。降低催化油漿收率,不僅能將更多原料轉化為高附加值的輕質油品,提升裝置效益,還能降低后續儲存、運輸和處理的成本與環境風險。
面對這一挑戰,蘭州石化公司展現出了精細管理的智慧。300萬噸/年重催裝置通過優化操作調節、提升回煉比、調整催化劑配方、強化精細化管理等多種方式,使油漿收率由年初的4.03%降低至目前的3.67%,達到了近三年來的最優水平。這個看似微小的降幅,背后是無數次的技術論證和操作優化,體現了蘭州石化人對源頭治理、節能降耗的執著追求。
從綠色清潔油品的產出,到背后一系列升級改造和精細管理舉措,蘭州石化公司的油品綠色“密碼”蘊含在每一次工藝的創新、每一項技術的突破、每一個細節的把控之中。
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蘭州石化公司將繼續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不斷探索綠色發展的新路徑,為打造更加清潔、美麗的世界貢獻更多的“石化力量”。
版權聲明
1.本文為甘肅經濟日報原創作品。
2.所有原創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甘肅經濟日報對外版權工作統一由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甘肅云數字媒體版權保護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受理對接。如需繼續使用上述相關內容,請致電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聯系電話:0931-8159799。
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