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張莉莉 通訊員 楊蕊
近日,慶陽市體育助力鄉村振興暨毛井鎮第六屆農民運動會火熱開幕。來自13個行政村的800余名農民運動員在“村BA”、拔河、象棋、草原風情跑等充滿鄉土氣息的比賽中展開激烈角逐。
這場看似普通的農民體育盛會,正成為撬動生態保護、產業升級、文化自信的綜合性支點,探索出一條“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特色路徑。

從“觀眾”到“主角”的蛻變
毛井鎮紅土咀村24歲的牧羊人劉民,作為毛井鎮聞名的“草原守護者”,第一次以運動員身份站在了賽場上。“以前放羊時總蹲在土坡上看別人比賽,現在自己成了‘籃球明星’被別人看。”劉民的笑聲里透著自豪。這種轉變正是毛井鎮推行“全民健身”計劃的縮影。
“三年來,全鎮累計修建村級體育場地23處,培育農民體育指導員42名,組建秧歌、廣場舞、籃球等隊伍17支,實現月月有活動、村村有隊伍。”毛井鎮黨委書記梁立群介紹,“我們每年投入80萬元專項經費,不是單純搞活動,而是要改變農民的精神面貌。這種投入已顯現復合效應——去年全鎮矛盾糾紛同比下降37%,村民議事會參與率提升至89%,‘等靠要’思想明顯轉變。”
在大紅馬草原拔河比賽現場,今年60歲的紅土咀村村民苗萬棟帶隊在200米賽道上精神抖擻、健步如飛。“去年參加運動會后,我們把這股‘勁兒’用在種植玉米上,玉米增收近8000元。”
運動會籌委會統計顯示,近三年參賽農民中,發展特色種養的農戶占比從18%提升至53%,體育精神正轉化為發展動能。

生態與體育的共生之道
近日,一場別具意義的草原健步行活動在毛井鎮毛井草原展開,數百名參與者用穩健的步伐丈量草原之美,用實際行動踐行生態保護。
不同于城市公園的健步活動,這次草原健步行特別注重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活動路線經過生態專家精心規劃,避開植被脆弱區域,選擇傳統牧道作為主要行進路線。“我們不僅要讓參與者感受草原的壯美,更要教會大家如何正確地親近自然。”活動負責人介紹道。
毛井鎮鎮長梁森表示:“草原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保護草原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未來。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更多人了解草原、愛護草原。”
“體育賽事成了生態保護的活課堂。”環縣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谷昊晟說,“這種寓教于賽的模式,既豐富了群眾體育內涵,又讓生態保護理念真正入腦入心。”

產業鏈上的“體育附加值”
在體育盛會上,毛井特色產業也借勢出圈。毛井大件羊肉經營者惠菊香將電子溯源系統向現場展示,消費者掃描二維碼就能看到羊只運動軌跡、日均步數等數據。“我們的羊每天‘健身’兩小時,肉質自然好。”惠菊香的幽默介紹背后,是毛井將體育理念注入畜牧業的實踐——已建成12個標準化運動牧場,鋪設3.6公里牲畜“健身跑道”。
來自北京的游客張琪琳表示:“這個假期,來毛井既能避暑,又能現場感受‘村BA’的震撼場面,還能吃上鮮美的羊羔肉。”這一幕,折射出毛井羊肉品牌價值的顯著提升,體育元素的注入功不可沒。
體育賽事還催生了新的服務業態。位于毛井鎮高家洼村的居士山莊窯洞賓館成為網紅打卡地。10間窯洞整齊排列,寬闊的院子里清香四溢,不僅為游客提供“冬暖夏涼”的住宿體驗,本地特色美食也驚艷著游客的味蕾。
這種“體育+產業”思維已延伸至多個領域。在農機技能大賽中脫穎而出的操作手李建國,被當地農業合作社高薪聘請為技術指導員;特色農產品直播間里,主播李麗萍用“運動健康”概念推介環縣羊羔肉、蕎麥、胡麻油、地椒茶等農特產品;就連運動會的獎品也嵌入了當地特色的山羊羔。據統計,今年毛井鎮運動會期間,線上線下本地羊肉累計銷售額達120萬元,簽訂意向訂單37份。
版權聲明
1.本文為甘肅經濟日報原創作品。
2.所有原創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甘肅經濟日報對外版權工作統一由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甘肅云數字媒體版權保護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受理對接。如需繼續使用上述相關內容,請致電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聯系電話:0931-8159799。
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