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經濟日報蘭州訊(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祁玉潔)近日,甘肅張掖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省級生態定位站)初步建成,標志著張掖市荒漠生態治理正式進入“自動化監測”精準時代。

該研究站由張掖市林科院籌建,目前在臨澤縣平川鎮治沙林場、山丹縣北山灘、甘州區平山湖、高臺縣常豐村等地已完成野外監測點建設,并正式投入運行。這些監測點構建起一條橫貫河西走廊中部濕地與巴丹吉林沙漠南緣生態過渡帶的監測網絡,為區域生態保護提供重要數據支撐。
各監測點配備了高精度、多維度監測設備,包括空氣溫濕壓、風速風向、降雨蒸發、顆粒物等氣象與環境傳感器,以及風沙收集器、液位計、土壤溫濕度多層傳感器和雙目植被圖像采集模塊,可全面獲取“水、土、氣、生”四大類生態數據。這些數據將用于構建河西走廊荒漠生態系統本底數據庫與動態分析模型,助力“三北”工程林草濕荒一體化保護修復和沙化土地精準治理。
按計劃,到2025年底將全面建成“一站多點”監測體系,實現河西走廊重點荒漠區生態要素實時監測全覆蓋,為防沙治沙、生態治理及西部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版權聲明
1.本文為甘肅經濟日報原創作品。
2.所有原創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甘肅經濟日報對外版權工作統一由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甘肅云數字媒體版權保護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受理對接。如需繼續使用上述相關內容,請致電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聯系電話:0931-8159799。
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