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 李文 郭海霞
初秋的環縣,山川塬峁間充滿奮斗的氣息。從田間保糧,到羊畜產業合作社;從穩崗就業的就業工廠,到黨建引領下煥新的聯建村莊……一幅干群同心、城鄉蝶變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這片紅色熱土上徐徐鋪展。
今年以來,環縣以深化“三抓三促”行動為抓手,多次組織開展全面精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提升鄉村振興質量“回頭看”,全縣干部下沉一線,群眾踴躍參與,共同奏響鄉村振興的奮進曲。
干部主動來“問診” 筑牢責任體系
“老鄉,家里養了多少只羊?飼草料準備得充足嗎?”“藥材種植技術跟得上嗎,銷路有沒有問題?”“孩子在哪兒就業,工作還穩定吧?”這樣的問話,近來在環縣的村組農戶家中時常響起。
近年來,環縣持續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頭等大事,構建起“縣級干部示范引領、聯鄉領導包抓督促、鄉村干部一線攻堅”的責任體系。
“建立‘分片包干、責任到人’的工作機制,鄉鎮主要領導分片包村、鄉鎮干部包組、村組干部和駐村干部包戶,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縣委書記曹育錚多次強調,“就要通過‘網格化’的管理方式,解決群眾在產業發展、就醫、就業等急難愁盼問題,進而建立長效機制,穩定鞏固提升。”
在合道鎮,聯村干部賈聯斐和駐村干部一道連續多日走訪群眾。“我們白天走訪摸排,晚上整理情況,建立問題臺賬,能立即解決的問題當場解決,需要協調的上報鎮里統一研究。”賈聯斐說,“只有真正走進群眾家里,才能知道他們需要什么幫助。”
干群攜手顯擔當 凝聚奮進力量
今年上半年,環縣遭遇持續干旱,全縣上下齊心抗旱,采取了多項措施促進群眾種下去。縣鄉村組干部走進田間,幫助群眾拉水管、接噴頭,有的直接幫助群眾點澆作業。
進入夏季后,連續多次降雨,糧食作物、中藥材等長勢很好。鄉村干部又及時組織群眾追肥、噴施葉面肥、跟進田間管理。“群眾自己背著噴霧器打藥,效率低還不均勻,村上組織無人機噴肥噴藥,既快捷又增效,節省了人力,還能在合作社鋤草賺勞務費。”環城鎮龔淌村黨支部書記張正林說。
“農村工作就是要和群眾面對面地攜手干,不僅推進了工作,也和群眾搞好了關系。”環縣縣委副書記、縣長楊添翼在調研時多次強調,“只要干部實打實地把工作抓到位了,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就提前解決了。”
連日來,環縣羅山川鄉大樹塬村和光明村兩委干部、駐村工作隊和鄉包村干部一道,全身心投入在農機合作社規范化提升運行和中藥材生產加工線的安裝調試工作中。“農機合作社從無人機到拖拉機、再到各種收割機全面齊備,才能更好地服務群眾;中藥材只有延長產業鏈,讓群眾不再單純賣剛采挖的原始藥材,群眾才能在產業鏈上獲得更大效益。”羅山川鄉黨委書記張勇表示,“只有干部把工作責任扛到肩上,把群眾動員起來,干群聯手,才能讓工作進展順利,群眾心里也美滋滋。”
在耿灣鄉萬家灣村,村民徐天忠提起鄉包村干部張欣贊不絕口。他家養了250多只羊,眼看著一批50多只羔羊育肥已經到位,到了出欄的階段,再飼養效益就下降了。張欣在入戶發現后,第一時間和環縣工業園區的羊只屠宰廠溝通,及時出售屠宰,5萬多元的羊只出欄收入存入了他的銀行賬戶。“不是包村干部提供的可靠信息,我們這養羊硬是錯過了效益最高的出欄時間點。”徐天忠連連稱贊。
黨建協同促振興 多元發力提升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環縣錨定草羊主導產業,用政策“溫度”與實干“力度”撐起群眾的致富口袋。今年上半年,面對全國羊只市場低迷等因素影響,環縣羊只飼養量逆勢達到267萬只,其中存欄170萬只、出欄97萬只,存欄量與去年基本持平,出欄量同比增長6.1%。
天池鄉蘇北岔村湖羊標準化示范專業合作社里,4座標準化羊棚整齊排列,膘肥體壯的湖羊或踱步或進食。“今年收了1400多只育肥羔羊,現在存欄2000多只。”該合作社負責人王振虎笑著說,他通過租賃方式承包該羊場,不僅讓村集體經濟有了活力,還帶動周邊500多戶村民增收。
黨建引領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洪德鎮以河連灣村為中心,輻射周邊5個村成立聯村黨委,推動黨建共抓、產業共興,將紅色文化、鄉村旅游、設施瓜菜資源串成“珍珠鏈”,帶動聯建村群眾人均增收1200余元。
今年,環縣深入推進農村強鄉富村、機關效能提升、社區美好家園、國有企業紅色引擎、新興領域黨旗領航“五大融合”行動,新建和改擴建18個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整頓23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成立2個聯村黨委、22個片區黨組織,覆蓋110個村,在新興領域建立56個黨組織。
毛井鎮的“片區黨建”為產業發展破解了“小散弱”的問題。該鎮將13個行政村黨支部和1個聯合社黨支部劃分為3個片區,以馬趟、高家洼、黃寨柯3個村為示范,成立片區黨總支,構建“1個聯合體黨組織+N個聯村黨支部+X個專業合作社”的聯建模式。“短板在哪兒,辦法就往哪兒湊,今年我們就盯著合作社擴群補鏈干。”毛井鎮鎮長梁森說。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環縣與天津南開區的東西部協作勞務幫扶成效顯著。“每月工資到手6000多元,繳五險一金,公司管兩餐,上下班有班車。”在天津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有限公司當技術人員的環縣人歐陽宏,說起現在的工作滿是滿足。自2016年結對以來,南開區已帶動環縣勞務輸轉1.1萬人次,培訓勞動力近4000人,10個幫扶車間吸納600多人就近就業。
從責任扛實到產業扎根,從就業穩崗到黨建聚力,環縣干群同心擰成一股繩,將鄉村振興的“新圖景”一筆筆描摹得更扎實、更鮮亮。
版權聲明
1.本文為甘肅經濟日報原創作品。
2.所有原創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甘肅經濟日報對外版權工作統一由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甘肅云數字媒體版權保護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受理對接。如需繼續使用上述相關內容,請致電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聯系電話:0931-8159799。
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