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燕春麗
營商環境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生命線”,而項目審批效率則是衡量營商環境優劣的關鍵標尺。今年以來,肅州區以問題為導向、以創新為抓手,著力破解項目審批中的“堵點”“痛點”“難點”,全力打造“速度最快、材料最簡、企業體驗最優”的營商環境高地與投資興業福地,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筑牢堅實根基、增添強勁動力。
聚焦分類施策 全鏈條重塑審批流程
“酒泉優渥的投資環境,我們愿意深耕其中。”北京海博思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區總監劉達生表示,酒泉有著很大體量的風光資源,是大家競相投資的寶地。公司在肅州區投資的儲能項目,從前期的手續辦理到后期項目落地,當地政府都給予了很多支持和幫助。
肅州區聚焦“分類施策”,推動全鏈條重塑審批流程,堅持“項目類型化、流程標準化”的核心原則,將各類建設項目細致劃分為政府投資房建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項目、企業投資項目、社會簡易低風險工業建設項目、公路工程建設項目、水利工程建設項目、能源類建設項目等,并針對每一類項目的審批環節、所需材料、辦理時限等,逐一拆解繪制“一圖通辦”審批流程圖。
在此基礎上,肅州區創新推出“三段并行”審批模式,徹底打破傳統“線性串聯”審批的桎梏。將項目審批劃分為關鍵事項審批、并聯事項審批、技術性文件編制三個階段,三個階段同步推進、互不干擾,大幅縮短了整體審批周期。更值得關注的是,該區將審批時限計算單位從“工作日”調整為“自然日”,這一細微卻關鍵的調整,倒逼各審批部門進一步優化內部流程、壓縮銜接時間,讓審批效率實現質的飛躍。
聚焦數字賦能 全周期壓縮制度成本
數字技術是提升審批效率的“加速器”。肅州區聚焦“數字賦能”,以數據共享為突破口,推動全周期壓縮制度成本,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成為現實。
肅州區緊緊圍繞“減材料、減環節、減跑動”的目標,全面打通各部門數據壁壘,構建起“一網通辦”的政務服務體系:通過“集成服務”整合分散的審批事項,借助“一張表單”合并重復的申報內容,依托“一套機制”規范審批的運行流程。
同時,該區大力推行“容缺受理+數據調用”模式,項目審批所需材料總數從原來的124份精簡至91份,企業僅需提交1套材料,即可覆蓋立項、規劃、施工等全流程,材料壓減比例達26.6%。在環節優化上,肅州區取消了部門單位專題會議研究等非必要環節,合并了多個線性審批節點,行政審批環節從48個減至37個,企業跑動次數下降60%,環節精簡比例達22.9%。此外,肅州區還升級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推動“線上聯審+線下代辦”深度融合,真正實現了“審批不見面、辦事不求人”。
聚焦服務創新 全要素護航項目落地
項目落地快不快,服務保障是關鍵。肅州區始終以企業需求為導向,聚焦“服務創新”,推動全要素護航項目落地,構建起“主動服務、全程幫辦”的政務服務新生態。
為精準解決企業在項目審批中的實際難題,該區專門成立了項目幫辦代辦專班,從項目立項前的政策指導、材料預審,到審批過程中的進度跟蹤、問題協調,再到審批后的手續銜接,專班人員全程參與,確保項目審批“一路綠燈”。
在窗口服務優化方面,肅州區推行“大綜窗”集成辦理模式,實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運行機制。企業無需再逐個窗口咨詢、提交材料,只需對接1個窗口,即可完成所有審批事項的辦理,切實減少了企業的辦事成本。
今年以來,肅州區已順利辦理191個重點投資項目的各項審批手續,每一個項目的快速落地,都離不開審批改革的有力支撐。這些項目的早落地、早開工、早見效,不僅持續激活了市場主體活力,更為肅州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讓“審批提速”真正轉化為“發展提效”,為建設現代化新肅州奠定了堅實基礎。
版權聲明
1.本文為甘肅經濟日報原創作品。
2.所有原創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甘肅經濟日報對外版權工作統一由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甘肅云數字媒體版權保護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受理對接。如需繼續使用上述相關內容,請致電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聯系電話:0931-8159799。
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