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9月5日電(記者錢錚)日本名古屋大學日前發布新聞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發現了抗真菌藥物米卡芬凈對抗蝙蝠攜帶的呼腸孤病毒(PRV)的作用機制,有助于應對相關的疾病傳播。
據公報介紹,PRV于1968年首次在狐蝠科動物體內被發現,會引起人急性呼吸道疾病,是人畜共患病病原體。
在此前研究中,研究人員從獲準上市的藥物中篩選有抵抗PRV效果的藥物,米卡芬凈被確認有效,但不清楚其具體作用機制。這項研究的團隊用計算機推演PRV的蛋白質和米卡芬凈結合部位等,發現結合力最強的是p17蛋白質。
實驗中,研究人員讓PRV感染人類細胞后添加米卡芬凈,觀察到與白細胞介素-6分子通路相關的基因群表達增加。向PRV感染的細胞添加他們合成的p17抗體(能結合并抑制p17蛋白),同樣能觀察到上述基因群表達增加。另外,他們用小干擾RNA(siRNA)抑制白細胞介素-6的基因表達,發現這樣會促進PRV形成合胞體;同時,病毒粒子釋放量也增加了。
根據上述發現,研究團隊認為抗真菌藥物米卡芬凈與PRV的p17蛋白質結合,并能直接抑制p17的功能,米卡芬凈對PRV功能的阻礙作用是通過白細胞介素-6分子通路來實現的。
公報說,米卡芬凈在全球許多地方已獲批作為處方藥上市,未來若有PRV引發的傳染病傳播,這些研究成果將有助于應對。
相關論文已發表于《病毒學文獻》雜志。
版權聲明
1.本文為甘肅經濟日報原創作品。
2.所有原創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甘肅經濟日報對外版權工作統一由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甘肅云數字媒體版權保護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受理對接。如需繼續使用上述相關內容,請致電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聯系電話:0931-8159799。
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