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白楊 通訊員 高莉
“沒有金飾鉆戒,沒有高額彩禮,這場婚禮卻讓我覺得特別踏實!”回憶起去年的集體婚禮,徽縣柳林鎮謝坪村村民王女士臉上洋溢著幸福。她與洛壩村文先生的“零彩禮”婚禮,在當地傳為美談,成為徽縣推進移風易俗、重塑婚俗風尚的一個生動縮影。近年來,面對高額彩禮帶來的沉重負擔,徽縣以“破陋習、樹新風”為抓手,通過政策引領、宣傳浸潤、典型帶動和文化賦能,讓“彩禮做減法,幸福做加法”的理念深入人心。
治理高額彩禮,離不開頂層設計。徽縣將其納入移風易俗重點任務,構建起“縣—鄉—村”三級聯動機制:縣級發布倡議書,明確彩禮倡導標準;鄉鎮推行婚喪事宜報備制度,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村級依托紅白理事會主動介入婚事籌備,倡導簡約儀式。“以前娶親,彩禮加酒席動輒十幾萬元,不少家庭不得不借錢。現在有了政策指引,大家心里有數,攀比之風也淡了。”伏家鎮伏鎮村黨支部書記介紹,如今村里彩禮普遍不超過3萬元,部分家庭甚至主動放棄彩禮。
宣傳浸潤是關鍵一環。走進徽縣村鎮,移風易俗氛圍濃厚:文化墻上,“高額彩禮是負擔,幸福婚姻靠真情”的標語引人注目;早晚時段,鄉村大喇叭循環播放倡導新風尚的宣傳內容;微信公眾號和村民群定期推送“低彩禮”故事與婚俗知識。特別是一支由800名志愿者組成的“話新風”宣講隊,已實現全縣225個村(社區)全覆蓋,累計宣講超1200場。宣講員用方言講述身邊事、樸實理,讓文明理念潤物無聲。
典型示范是最生動的教材。徽縣積極推廣公交婚禮、集體婚禮等新型儀式,并通過“文明家庭”“最美兒媳”等評選,引導群眾從“比彩禮”轉向“比家風”。王女士與文先生就是典型代表:訂婚時,女方父親主動提出“不要彩禮,只要孩子幸福”,婚禮一切從簡,節省下的資金用于小家庭創業。如今,夫婦倆常分享“零彩禮”經歷,已帶動周邊3對新人選擇簡辦婚禮。“以前覺得彩禮少沒面子,現在看人家沒彩禮照樣幸福,我們也得轉變觀念。”許多村民發出這樣的感慨。
文化賦能則為婚俗改革注入持久生命力。徽縣挖掘傳統“禮義”內涵,融合現代文明:集體婚禮保留“拜天地、敬父母”等儀式,既傳承文化又杜絕浪費;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宣講家風家訓,倡導“勤儉持家、夫妻和睦”的優良傳統。“老祖宗傳下的‘禮’講究的是情義和本分,不是攀比花費。”一位老村支書在參加集體婚禮后感慨道。此外,徽縣還將婚俗改革與優生優育、家庭幸福、鄉村發展相結合,推動“婚姻回歸本質”成為共識。
如今在徽縣,高額彩禮的束縛正被逐漸打破:全縣15個鄉鎮彩禮金額明顯下降,近三成新人選擇“低彩禮”或“零彩禮”;婚禮不再講究排場,而更看重情感表達。這場關于“禮”的變革,既減輕了群眾經濟負擔,也讓婚姻回歸愛的本質,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文明活力。正如一位村民所說:“彩禮少了,矛盾少了,日子更舒心——這才是老百姓想要的幸福!”
版權聲明
1.本文為甘肅經濟日報原創作品。
2.所有原創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甘肅經濟日報對外版權工作統一由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甘肅云數字媒體版權保護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受理對接。如需繼續使用上述相關內容,請致電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聯系電話:0931-8159799。
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