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經濟網通訊員 安魁山 田永斌
在金昌市金川區的高標準農田示范區,種地不再是“靠天吃飯”的傳統活計。土壤墑情傳感器如大地的“敏銳神經”,深植于土層之中,全天候感知水分變化,實時回傳精準數據;田間的智能監測站仿佛“農田哨兵”,不間斷地捕捉氣候變遷與蟲情動態,守護作物健康成長;高空中的遙感衛星則以“天眼”視角,周期性掃描農田,毫厘不漏地追蹤作物長勢;而依托5G網絡精準控制的智能灌溉系統,正如一個“無聲的農藝師”,嚴格遵循云端指令,實現水分和養分的同步精準配給,讓每一滴水、每一粒肥都發揮最大效益。——這些由中國移動甘肅公司打造的“天空地”一體化數字農業系統,正悄然改變著西北農業的生產方式。
作為國家“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踐行者,甘肅移動依托自身在5G、物聯網和大數據領域的優勢,聚焦金川區農業“水資源短缺、勞動力流失、化肥農藥過度使用”三大痛點,為當地量身定制了一套貫穿“耕—種—管—收”全流程的智慧農業解決方案。該系統整合了5G-A網絡的高速率低時延特性、物聯網的實時數據采集能力、云端大數據智能分析能力,構建起了一個完整的智慧農業生態。

在具體應用中,甘肅移動部署了包括土壤傳感器、氣象監測站、蟲情測報燈、衛星遙感等在內的全方位監測體系。這些設備通過5G網絡實時傳輸數據到智慧農業云平臺,云平臺通過AI算法進行智能分析,為農戶提供精準的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決策建議。農戶只需通過手機小程序,就能遠程控制田間設備,實現“指尖種地”,大幅降低了勞動強度和種植成本。
“以前澆水全憑經驗,現在手機上點一下就能精準控制,省水省肥,莊稼產量也上來了。”金川區種植大戶老王感慨地說。“現在種地比以前輕松多了,我也能有多些時間照顧家里了。”
更多的規模經營主體也從中受益。金川區某農業合作社負責人表示:“自從用上這套系統,我們合作社3000多畝地的管理效率顯著提升,每畝地節水超過30%,化肥用量減少20%,預計今年糧食產量能提高15%以上。”
這一創新模式不僅在實際應用中成效顯著,也獲得了多項權威認可:先后榮獲第三屆“新綠杯”全國總決賽農業賽道二等獎和2025年甘肅省數據要素×農業賽道二等獎,成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智慧農業建設的標桿項目。
甘肅移動項目負責人表示,公司將在現有成果基礎上,繼續深化與政府、科研單位的合作,進一步擴大智能技術應用范圍。“我們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助力金昌市新建更多數字農業示范點,覆蓋面積超過萬畝,推動構建更加完善、更深入的智慧農業體系。”
從傳感器到云平臺,從5G網絡到人工智能,數字技術正在金昌的田野上扎根生長。甘肅移動正以切實的行動,將“智慧農業”從愿景變為現實,為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振興貢獻“移動力量”。隨著項目的深入推廣,智慧農業的畫卷正在金昌大地上徐徐展開,為西北地區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范例。
版權聲明
1.本文為甘肅經濟日報原創作品。
2.所有原創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甘肅經濟日報對外版權工作統一由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甘肅云數字媒體版權保護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受理對接。如需繼續使用上述相關內容,請致電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聯系電話:0931-8159799。
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