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廣勇
在蘭州工作的康縣兄弟,總對家鄉戀戀不舍,反復邀請我們去康縣看看。他那碎碎念里,康縣的山水像會發光的寶貝,勾得我們架不住這份熱情。最終我約上一對在甘肅主流媒體工作的夫婦好友——他們能歌善舞、活力滿滿,有他們同行,旅途定不會寂寞——三家六口人一同踏上了前往康縣的旅程。
抵達康縣的那個下午,陽光還帶著夏末的暖意,我們先去了當地的休閑好去處——花橋村。可剛轉了不到10分鐘,天像被戳漏了似的,傾盆大雨毫無征兆地落下,淅淅瀝瀝直下到深夜。晚飯就在花橋村的農家樂解決,席間兄弟的朋友特意端來了當地的燒酒,醇厚的酒香混著飯菜香直鉆鼻腔。桌上的土豆燒土雞是重頭戲,土雞肉燉得酥爛入味,土豆吸足了肉香,每一口都鮮得人舌尖發顫;還有新鮮的野菜和臘排骨,滋味醇厚得讓人停不下筷。夏夜的康縣尤其難得,飯后回住處的路上,四周靜得能聽見晚風掠過樹葉的輕響,夜里休息時更是靜得人心安,沒有城市的喧囂,只有自然的呼吸,躺下沒多久便沉沉入眠,那種卸下疲憊的松弛感,實在愜意。
第二天清晨,睡夢里恍惚聽見“布谷——布谷——”“啾啾——啾啾——”的聲音,像誰在耳邊喊著“起床啦,起床啦”,這美妙的鳥鳴,把我們從睡夢中溫柔喚醒。一睜眼,陽光正透過民宿的窗欞,在床沿跳著細碎的光。
我連忙起身,推開窗,青龍山景區的民宿全貌一下子撞進眼里——規模極大的青瓦淺棕色調屋舍,順著河岸山勢舒展,飛檐與露臺錯落,黑瓦在晨霧里泛著溫潤的光,廊下紅燈籠還垂著昨夜的潮氣,木欄桿被山風擦得锃亮。
下樓漫步時,天空悄然飄起毛毛細雨。雨絲像揉碎的霧,輕輕柔柔籠住天地,落在臉上毫無重量,卻帶著沁人心脾的清涼——像春日融雪的微涼,又似新摘薄荷揉碎的清潤,絲絲縷縷往毛孔里鉆,把人整個兒浸在清爽里。
腳下石板路沾著露水與雨珠,泛著溫潤的光,清爽得能滲進鞋底。身旁溪流活潑,溪水撞著碎石,濺起的水花裹著清晨朝氣,潑在小腿邊,帶來陣陣清涼。深吸一口氣,空氣里漫著草木清甜、溪水潮氣,混著細雨的朦朧水汽,真像含了顆薄荷糖,連呼吸都成了享受。
抬眼望,民宿背后青山如黛,云霧像偷懶的紗幔,賴在山腰打轉,山影與云氣暈染,把天地襯得格外遼闊。此情此景,竟與李白“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的詩句不謀而合,這山水相依的靈秀,果然從古至今都動人。細雨給遠處的樹、石墻旁的枝丫、草叢里的小花都蒙上一層薄靄,早起的蟲鳴和“啾啾”鳥叫,混著溪水“嘩嘩”、雨絲“沙沙”,織成最天然的晨曲。
沿著溪邊步道慢行,陽光剛掀開云層,又被細雨扯成柔和的光,給民宿屋頂、青山、流水都鍍上溫柔金邊。同行那對能歌善舞的夫婦,被這景致勾了興致,竟在水邊隨性跳起小段舞蹈,笑聲脆生生的,驚飛枝頭棲息的小鳥,讓山水間的清晨,添了幾分人間煙火的鮮活。
早餐吃了當地特色油茶,做法和別處截然不同,帶著獨有的香氣,暖乎乎喝下去,渾身都舒坦了。原打算早飯后進青龍山景區逛逛,偏偏天公不作美,預報有大雨,景區臨時封閉,我們只好改道先去了草川壩。去草川壩的路蜿蜒曲折,沿途紫薇花一路盛放,粉紫相間的花串垂在枝頭;山核桃樹上結滿將熟的果子,像青澀的小燈籠;紅棗樹沉甸甸的,青綠色的棗子壓彎枝頭;野獼猴桃這兒一叢、那兒一簇,藏在綠葉間。更添野趣的是,走在這彎彎繞繞的山路上,時不時能遇見毛茸茸的小松鼠,拖著蓬松的尾巴在樹干間竄來竄去,眨眼間就鉆進密林不見了蹤影;偶爾還會有色彩斑斕的野雞從路邊草叢里撲棱棱飛起,劃出一道弧線掠過頭頂,驚得林間飛鳥也跟著振翅,各類野果子漫山遍野,像是大自然隨性撒下的寶藏,應有盡有。
等爬到草川壩的山頂,往下一看,云霧在山谷間游走,層巒疊嶂若隱若現,青綠的山、流動的霧、蜿蜒的路在眼前鋪成一幅靈動的畫,那一刻只覺得心胸開闊,心曠神怡,所有的煩惱都被這山水滌蕩干凈了。山頂的風正柔,那對夫婦里的丈夫興致勃勃地當起“攝影師”,教我們擺起各種造型:有并肩眺望的全家福,有故意搞怪的夸張姿勢,還有模仿山間草木舒展的動態pose。快門按得不停,笑聲也飄得老遠,后來翻看照片時,大家還為那些憨態可掬的瞬間笑得前仰后合,熱鬧得很。
中午轉道去4A級景區陽壩時,兄弟的朋友早已在那兒等候,特意帶我們嘗了當地響當當的特色小吃——豆花面。碗里嫩白的豆花顫巍巍的,像剛凝結的云朵,那是用當地傳統方法制作的,入口格外嫩滑;酸脆的酸菜鋪在面上,帶著自然發酵的清爽,面條浸在帶著豆香的酸湯里,筷子一攪,豆花裹著面條滑進嘴里,酸溜溜、甜絲絲的清爽直竄舌尖,夏天吃來格外解暑,那股純正的酸味讓人越吃越開胃,一口下去,滿身的燥熱都消散了。
陽壩的公路蜿蜒伸展,兩旁的山郁郁蔥蔥,植被覆蓋率極高,滿眼都是賞心悅目的綠。沿途隨處可見掛著“康養避暑基地”牌子的院落,白墻灰瓦的農家樂藏在林間,不少游客正坐在院壩里喝茶聊天,一派悠閑景象。山坳里的民居錯落分布,像蜂巢般嵌在綠毯上,偶爾能看到山間人家的身影,整個畫面就像一幅鮮活的田園畫。走在這片山水間,空氣清新得像洗過一樣,夏日的暑氣在這里蕩然無存,只留滿心清爽。同行的夫婦又趁著興致哼起小調,歌聲混著山風與流水聲,格外動聽。
更難忘的是康縣人的熱情,尤其是我這位兄弟的朋友,更是把這份熱乎勁兒揉進了席間的每一個細節里。他們總怕我們吃不好,一雙雙筷子不停往我們碗里夾肉,大塊的土雞、厚實的臘排骨往碗里堆;還不停轉著圓桌,把剛端上桌的野菜、燉得酥爛的土豆都轉到我們跟前;按照當地的習俗,端著燒酒敬了一杯又一杯,每次敬酒前都要把我們的酒杯斟得滿滿當當,說這是“酒滿心誠”,要讓我們感受到康縣人最實在的情誼,醇厚的酒香混著笑意漫了滿桌……酒過三巡,他們打開了話匣子,不由自主地給我們講起了康縣的過去。從前這里是山區,田地少,靠天吃飯,日子過得清苦。可如今借著鄉村振興的東風,變化早已翻天覆地:山坡上連片茶園鋪向云端,茶香漫過村寨;山腳下民宿整潔雅致,游客往來不停;路邊農家樂炊煙裊裊,飯菜香勾著人往里走;更有規劃齊整的康養避暑基地藏在林間,成了城里人夏天躲清閑、養身心的好去處。每個鄉鎮都有了新產業,家家戶戶的日子像山間的花兒,越開越紅火。這紅火里,有山水的饋贈,更有當地人的踏實——他們守著這片青山綠水,把日子過成了游客眼里的詩,也過成了自己手里的甜。
這趟旅行還聽聞,當地藏著諸多奇妙景致。有一棵千年桂花樹,據說秋日花開時,芬芳能彌漫整條溝谷,仿佛把整個秋天的甜香都收進了花瓣里;還有一棵直徑大到十來個人都合抱不住的銀杏樹,每至深秋,金黃的葉子簌簌飄落,鋪滿一地,盡顯“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詩意。
這趟旅行真是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夏日的康縣清涼如詩,山水風光如畫卷鋪展,更有摯友相伴,歡聲笑語不斷。周末能約上三五好友這樣走走,實在是人生一大樂事。這趟旅途的美好,一半在山水,一半在身邊人的笑聲里。我想,康縣的夏天都如此動人,春天定是漫山繁花似錦,野櫻與杜鵑花在山間鋪成粉紫云霞;秋天該是層林盡染、楓葉如火,千年銀杏落葉鋪成“黃金甲”路;冬天又會是雪壓松枝、水流冰封的靜謐畫卷。這四季分明的美,我怎能錯過?
待冬日再來,要和這里的朋友們圍坐爐邊,溫一壺當地燒酒,敘這趟旅途的想念;深秋時,定要看千年銀杏落葉鋪成“黃金甲”路,等千年桂花香漫整條溝谷;春日追著繁花跑,去尋山間野櫻與杜鵑的蹤跡;夏日再枕著山水入眠。
康縣,我一定還會再來。下次要看春天的花,賞秋天的葉,再赴一場冬天的雪約,帶著這份念想,我們后會有期。
版權聲明
1.本文為甘肅經濟日報原創作品。
2.所有原創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甘肅經濟日報對外版權工作統一由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甘肅云數字媒體版權保護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受理對接。如需繼續使用上述相關內容,請致電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聯系電話:0931-8159799。
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