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 鄭倩紅
近年來,寧縣立足資源稟賦,以“小辣椒”為核心構建種植、加工、銷售、研發全產業鏈,推動產業向集群化、標準化、品牌化邁進,讓這一“紅火產業”成為群眾致富、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
金秋時節,在寧縣廣袤的田野上,連片的辣椒基地綠意盎然,田間地頭,農戶們正忙著采摘首批成熟的紅辣椒,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這些經過精心培育、科學加工的辣椒,將端上全國各地的餐桌,為當地農民增收、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創新模式:從零散化向規模化轉變
近年來,寧縣將辣椒產業作為農業主導產業重點培育,通過創新“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推動辣椒種植從零散化、傳統化向規模化、標準化轉變。同時,通過訂單農業、股份合作、托管服務等形式,寧縣將0.4萬戶農民嵌入產業鏈各環節,帶動23個村集體年增收超10萬元。2024年,全縣辣椒產業從業人員達1.1萬人,農民收入中約9%來自辣椒及相關產業。
走進湘樂鎮龐川村的辣椒種植基地,農戶們穿梭其中忙著采摘,他們的身影與火紅的辣椒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鄉村豐收畫卷。
“為了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村上今年種植辣椒640多畝,眼下正值采摘期,產量不錯。”龐川村黨支部書記席關寧介紹道。
“以前種辣椒就是自家吃,多了也賣不上價。現在合作社統一供苗、統一技術、統一收購,咱只要把地種好,一畝地能賺5000多元!”龐川村村民李俊巧笑著說。通過訂單農業,農戶與龍頭企業簽訂保底收購協議,徹底解決了“賣難”問題。
精深加工+龍頭帶動:激活產業“增值密碼”
延長產業鏈是提升辣椒價值的關鍵。寧縣圍繞“吃干榨凈”一顆辣椒,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推動產業從“賣原料”向“賣產品”轉變。
“這款辣椒醬有多種口味,全部采用寧縣當地新鮮辣椒加工而成,無添加、純天然……”在寧縣“治糧倉”牌辣椒醬網絡直播間,銷售經理白瑩正在向網友們介紹寧縣本土品牌辣椒醬,而“治糧倉”牌辣椒醬也因其純正的口感和地道的品質深受消費者青睞。
“治糧倉”辣椒醬加工廠隸屬于甘肅治糧倉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春榮鎮古城村,2023年投資1800萬元建成了集辣椒醬、辣椒絲、辣椒面、辣椒烘干等生產線6條,年可生產各類辣椒產品7000噸,產值達7000萬元,帶動農戶種植辣椒1萬畝,畝均收入達到5000元。
“除自有基地外,我們主要以‘農戶種植+公司訂單收購’為主,去年收購辣椒5700噸,向種植農戶支付資金1728萬元,生產不同品種的辣椒醬100萬瓶,銷售收入達1500萬元。據統計,農戶種植的辣椒平均畝產量1600公斤,產值能達到5000多元,效益相對較好。”公司總經理白治倉介紹說。
延鏈補鏈:家門口的“致富崗”
全產業鏈發展不僅帶動了種植、加工、銷售各環節就業,更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湘樂鎮南倉村村民付俊娥便是受益者,今年從辣椒育苗、栽植、管理到采摘,她全程參與,僅務工就為家庭帶來可觀收入。“最近一直在基地摘辣椒,每天能摘50公斤到100公斤,掙100多元錢。”付俊娥說。
“我們將圍繞延鏈補鏈,持續在育、種、加、銷上下功夫,不斷健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村集體、農戶深度融入全產業鏈,促進產業興旺、集體增收、農民致富。”寧縣瓜菜中心主任陳熠說。
版權聲明
1.本文為甘肅經濟日報原創作品。
2.所有原創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甘肅經濟日報對外版權工作統一由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甘肅云數字媒體版權保護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受理對接。如需繼續使用上述相關內容,請致電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聯系電話:0931-8159799。
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